你有沒有吃過那種一口咬下去“咔哧”一聲、又薄又脆、香得流油的老式夾餅?那種街邊三輪車上現(xiàn)烙現(xiàn)夾的味道,簡單卻讓人魂牽夢繞。很多人一試著自己做,就發(fā)現(xiàn)不是太厚,就是發(fā)干,不香不脆。那老式夾餅到底怎么做才能又薄又好吃?咱們今天就來說清楚這個問題。
很多人覺得只要搟得夠薄,餅就一定薄,但其實關鍵不在“搟”,而在這幾個地方:
面團水分比例沒調對:太干搟不薄,太濕又容易破。通常面粉與水的比例保持在100:50~55比較合適。
醒發(fā)時間不夠:面沒松弛開,搟的時候就容易縮回去,做出來自然厚。
火候掌握不好:火太大外焦里生,火太小餅干巴發(fā)硬。
所以,別光想著搟得薄,面團和火候才是第一步要把控好的。
普通中筋面粉 500g
溫水 270g 左右(看天氣可適當調整)
鹽 3g(提筋提味)
少許食用油(增加柔韌性)
和好的面團醒30分鐘以上,再進行操作,才能讓餅皮夠柔、夠薄。
不是一搟到底,而是從中間向外推,邊轉邊搟;
搟好后抹上一層調味油(可以是蔥油或花椒油),再撒上調料粉,味道才夠香;
對折卷起后再次搟平,才能層次分明、香味撲鼻。
鍋要熱,火要中小,餅下鍋后用鏟子輕壓,讓它均勻貼鍋;
每面大概烙1-2分鐘,表皮微鼓、顏色金黃時最香脆。
老式夾餅的靈魂除了餅皮,還有里面夾的那口“料”:
最經典:煎雞蛋+香腸+甜面醬
地攤爆款:孜然土豆絲+火腿腸+生菜
口感豐富:肉松+千島醬+黃瓜條
記住:料不在多,而在搭配協(xié)調、口感層次豐富。太多會破壞餅皮口感,太少又顯得單調。
很多朋友自己在家摸索,要么口感差強人意,要么出攤賣不動。如果你真想靠老式夾餅做出點成績,不妨考慮專業(yè)學習。
像山東廚仟藝職業(yè)技能培訓學校,就是一家專注于餐飲技術研發(fā)和教學的機構。我們學校隸屬于甄選集團,已有十余年餐飲培訓經驗,特色小吃項目已超500種,覆蓋從配方教學到實操演練。尤其在夾餅這類地攤熱門項目上,有標準化教學流程和實操演示,能幫創(chuàng)業(yè)者快速掌握制作技巧,減少走彎路的風險。
做老式夾餅,不難,但要做到又薄又香又好吃,背后還是有門道的。從面團比例到火候控制,每一步都得認真對待。如果你真想學會,或者未來想靠這個小吃創(chuàng)業(yè),別閉門造車,系統(tǒng)學習會更省力、少花冤枉錢。
人生如夾餅,料要用對,餅要烙好,才能吃得香、賣得火!
我要學習(留言后專人第一時間快速對接)
已有 1826 學員通過我們開了店